全球观点:便民生活圈是城市功能品质的“里子”

发布日期:2023-02-27 03:50:01 来源:安徽日报


(资料图)

试点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,是提升完善城市商业基础设施及功能体系布局的重要举措。在空间载体上,便民生活圈建设回到社区,以社区为原点来规划建设半径,布局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主的相关服务设施业态,引导大中小各类市场主体合理聚集,着力在供给端提升居民日常必需的各类商业服务的可及性。

在功能属性上,便民生活圈的建设回归便民,以需求侧为牵引,围绕满足社区居民日常化、高频次的服务需求,引导和推动生活性服务设施“缺什么补什么”,进而让生活在社区各类人群的差异化需求都能最大程度得到满足,努力让城市社区成为人们各得其所、皆得便利的生活家园。

便民生活圈建设,与过往城市规划和商圈建设中重点打造的中央商务区、特色街区、服务业集聚区等大型化、专门化的商业设施体系不同,它是分散化、精细化和广覆盖的。之所以要先试点、再推广,在于它不仅是一种城市商圈建设形态的调整和升级,更是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、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的“里子工程”,背后体现的是城市建设的理念之变。但正因为其并不体现为短期内的城市外在形象和亮点,在落实层面上的行动共识需要持续促成,路径也更需要示范引领。

建设便民生活圈,始终要以“便民”作为衡量标尺,才能达到预期效果,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期待。首要的是秉持急用先行思维,从基本生活保障类到品质提升类服务循序发力,特别是养老、托育、医疗以及“小修小补”等各项急难服务是居民亟须,也是现实中突出的供给短板。通过更为细化的政策引导,支持市场主体提供专业化服务,逐项破解供给不足难题,满足居民需求。

先“有”后“优”、边干边完善,是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务实路径。不求一次性解决所有难题,更不能一开始就强求外在形象多么整齐划一、高端大气,以包容的态度支持各类便民服务的经营者积极落地。对“小修小补”以及便民早餐点等社区居民的“刚需”服务的经营布局,应避免“叶公好龙”心态,先解决“有没有”,再通过市场机制和必要的政策支持,更好地激发小微市场主体和个体经营者的积极性,引导其逐步走上规范有序上档次的发展路子。

便民生活圈内的服务业经营形态以“小”为主,这就更需要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经营环境。以过程性监管守住质量安全底线的同时,避免过多采取运动式集中整治,不能随意干扰经营活动、压缩经营空间,努力让各类经营者各得其所,才能让社区居民的多样化服务得到更好满足,这也是便民利民宗旨的重要体现。
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全球娱乐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09784号-11   联系邮箱:85 18 07 48 3@qq.com